很多人都認為意識的覺知在大腦裡產生,最新的科研顯示意識其實是腦與身一起行動而產生的,有很多證據顯示心臟也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很多人以為心臟只不過是個血泵,現在的科學家已經承認心臟本身就是一個很複雜的系統,有自己的腦功能。
新的Neurocardiology>心臟神經學研究發現,心臟是個有感覺的器官,是一個精密的訊息接收與發送中心。心臟裡的神經系統(心腦或心智)用它來學習,記憶,做決定,完全不靠頭腦的皮層來思考,而且,多項實驗顯示心臟不斷發送訊號到腦部影響頭腦的思考功能,比如在認知,概念化和情緒處理方面。
除了廣泛連結心臟,大腦和身體的溝通神經網絡之外,心臟也通過電磁場的互動傳達訊息給頭腦乃至全身。心臟還產生出身體最強也最多的有節奏電磁場,比較大腦所產生的電磁場,心臟的電磁力比大腦的強了60倍,而且還滲透到身體的每一個細胞裡,磁性的部份比大腦磁場強了5000倍,可以在離身體幾尺外用超敏感的磁性儀器測出來(見下圖)。
心臟會製造出一系列連貫性的電磁脈衝,每一次心跳之間的間隔也有所不同,有伸縮性也很複雜,心臟這個持續的節奏場影響了全身的運作。比如說,我們的實驗顯示,大腦的節奏很自然地跟隨心臟的節奏同步活動,而且,在持續感覺到愛心與讚賞時,血壓和呼吸管道的節奏也跟其他振動系統一樣,跟著心臟的節奏走。
我們提議,心臟的電磁場是一個訊息波的載體,為全身提供全體一致的同步信號,準確的說,我們認為是當能量的脈衝波從心臟輻射出去時,會跟其他器官和組織互動。這些波會解碼或記錄這些結構的特點和活動,然後以能量波的形式分佈到全身。這麼做的話,這些被解碼的訊息就會在內部塑造全身各種功能的活動,以便協調整個身體的活動都能同步進行。這個觀點需要懂一些訊息的能量(量子化)概念,也就是說有組織的模式以能量波的形式有系統地分配到整個系統。
心臟數理研究所的基礎研究顯示跟個人情緒有關的訊息也一樣通過心臟的電磁場跟全身溝通,心臟那個有節奏的跳動模式在人體驗到不同的情緒時變化顯著。負面情緒如憤怒或沮喪(絕望放棄)跟不穩定,無序和不和諧的心跳節奏模式有關聯。反之,正面情緒如愛與讚賞跟順滑,有序與和諧的心跳節奏模式有關聯,因此,這些心跳模式的變化因為心臟輻射出去的電磁波而改變了電磁場的結構,可以用spectral analysis>波譜分析的技術來測量。
上圖:比較生氣與讚賞感恩前與後的心跳頻率模式,感恩的心跳模式有力量,很興奮,心臟好像充了電,很有活力
上圖:比較生氣與讚賞感恩前與後的心跳頻率模式,感恩的心跳模式有力量,很興奮,心臟好像充了電,很有活力
我們更準確地示範出持續的正面情緒似乎產生出一種很顯著的運作功能,我們稱之為psychophysiological coherence>心理生理凝聚力(和諧/協調)。在這種狀況下,心跳的節奏展現出sine-wave>正弦波式的模式,心臟的電磁場也相應地變得更有秩序。
在生理層面上,這個狀況的特點是身體系統在活動與互動上更有效率,更和諧。
(註:跟生理和諧相關的事項包括:自動神經系統的兩個分支之間增加的同步性;朝向增加的parasympathetic>副交感神經系統活動轉移的自動平衡性;增加的心-腦同步性;增加的血管類共振以及各類生理振動系統的連動性)
在心理上,這個狀況也顯示了內在思想的對話(自言自語地反复思考)明顯地減少,對壓力的認知也減少,情緒上的平衡增加,思想的清明度加強,有直覺的洞察力和認知能力(自知之明)。
總而言之,我們的研究顯示心理生理協調對於增強意識的重要性,不只是身體的感官覺知更有能力去接收訊息來協調生理功能,還優化了情緒的穩定性,心思的功能和意圖行為的關聯性。再者,我們也會在下文看到,實驗的證據顯示心理生理的協調可以增強我們對身邊的人的覺知力與敏銳度(更有同理心和感同身受,更能諒解和原諒)。心臟數理研究所創造出實用的科技和工具讓全部人都可以增強自身的(身心)協調性。
人與人之間的心磁場互動
很多人以為的社交溝通方式不外是表面上的信號如語言,音調,手勢,臉部表情和肢體反應(都是3D線性的),不過,現在有證據顯示在顯意識底下還有一個微妙又有影響力的電磁或能量通訊系統在運作(不受3D空間,環境和距離的限制),人與人之間有能量的互動似乎有磁性的吸引力或排斥感,也影響社交和人際關係。另外,心磁場似乎也在人際間傳達的心理,生理與社會訊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心臟數理研究所做過的實驗發現心臟的電磁場可以在人群中傳達訊息的證據,我們還能夠測量人與人在五尺之外交換的心能量;我們也發現,一個人的腦電波也能夠跟另一個人的心臟頻率同步振動;更甚的是,當一個人產生出和諧的心跳節奏,一個人的腦電波跟另一個人的心跳節奏更能夠同步協調。這些發現都有發人深省的意義,意味著那些生理心理協調的人比其他人更能覺知到在心磁場裡解讀出來的密碼(比較能理解和感知出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的能量或量子訊息,不只是依賴(線性的3D)頭腦在想和理解而已,也就是(量子思維的)覺知力敏銳,通常是通過修心或禪觀的修行訓練出來的能力)。
上圖:比較兩個人的腦波和心跳在沒有接觸和有牽手的反應,腦波要在牽手之後才有反應,心跳在牽手前和牽手後的反應都一樣
上圖:比較兩個人的腦波和心跳在沒有接觸和有牽手的反應,腦波要在牽手之後才有反應,心跳在牽手前和牽手後的反應都一樣
這些試驗的結果促使我們推論神經系統其實就像天線,負責調頻到可以接收到其他人的心電磁場發出的信號,我們相信這種交換能量訊息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用來提高對其他人的覺知,也協調(理解和傳達)更重要對別人的真情共鳴與敏感度(如善解人意,有同理心,感同身受,情感細膩等等,見註釋)
(註:有些人天生就有很細膩的感知能力,即便沒經驗過或沒那樣的習慣,也能夠輕易理解別人的情緒和心情,但也很容易受到情感上的傷害,因為很多人並不怎麼在乎精神上和語言上的粗暴對別人造成的心靈上的傷害,還認為那是弱者的表現,不堅強,情緒智商低之類的,其實是不明白這種精密的感知能力或覺知力,是高次元天人都有的基本功能,卻不知道人類自己的粗枝大葉,神經大條或粗暴,就像人類到了叢林裡也被野獸看成是弱者一樣,因為人沒有動物那麼粗糙的生存技能,但是動物卻不知道人類比牠們還要進化,人類也不知道天外還有更進化的人,而且這些更進化的人還可以住在跟人一樣的身體裡,外表上跟人一模一樣,不一樣的是那些肉眼看不出來的心理素質)
簡言之,通過心磁場的能量溝通能促進發展擴展(更敏銳)的覺知力(心靈雷達),尤其是社會上的人際關係(減少傷害,更能諒解,進而原諒和包容,也更有愛心)。
心臟磁場與直覺
也有新的數據顯示心的磁場跟直覺上的認知有直接關聯,在時間與空間以外的範圍結合能量訊息場去運作。我們用屢試不爽的試驗設計發現到很確定的證據,那就是心和腦可以在事件發生前就預先接收到未來事件的訊息作出反應,更讓人驚訝的是,我們發現到心臟比大腦還提早先接收到這種直覺性的訊息,這就說明了心磁場或許跟一個更精密(微妙)的(量子)能量場有聯繫,裡面有遠方和未來事件或物體的訊息(也就是藏在細胞或無形基因裡的阿卡西記錄,過去和未來的事件都在裡面)。
社會能量場
就以心臟在體內創造能量的同樣手法來看,我們認為集體社會(的能量或意識)也是社會體系裡的能量啟動者和管理員。
(註:集體意識互相影響(包括誤解和故意誤導)認可和接受相信的事實成了集體實相中的現實和主導力量或行得通的主流觀念,塑造了整個實相世界,強迫每個人,包括後來出生的人不得不接受同樣的現實,比如把奴役和被奴役,金融規則,法律,教育,世襲王朝這類的體制合理化,定型為不可改變不可推翻的真理和現實,也不得不這樣,要不然大家就活不下去,就要受苦,秩序會亂,生存的基石會垮等等災難性的大問題,當然都是自私的謊言,不過卻很容易蒙騙和唬弄過去,尤其是膽小和意識不覺醒的愚民們,能騙多久就多久,直到全部人都覺醒為止,少數在金字塔上享受最多好處的人才會很不甘願地把權力和財富交還給人民,抓剩最後一根蘆葦也不放,唯物到極點)
這個破天荒的研究顯示,母親和孩子之間的人際情緒互動對腦力開發,意識的成熟,健康的自我概念塑造有多麼基本多麼重要,這些互動都在兩種關係的平台上組織出來:就是嬰兒的情緒以及分享情緒能量的管理。母子俩一起塑造了人際情緒場來交換psychobiological>心理生理和psychosocial>心理人際的大量訊息,因此,一個協調的母子關係組織出來的磁場很關鍵,都在互動時產生,最重要的是要有正面的情緒(愛心,喜悅,快樂,興奮,感恩,信任等等),兩人之間的互動模式是高度同步和回饋交換的(有來有往而不是不理不睬或冷漠甚至謾罵)。這種模式都刻印在孩子的腦子裡,也影響了孩子一輩子的心理社交功能。
(註:因此,有些人內向,有些人外向;有些人粗枝大葉,有些人情感細膩;有些人熱情,有些人冷漠;有些人冷酷無情,有些人有愛心,都跟嬰兒時期跟母親的互動有關係,三歲未必可以定終身,但肯定會影響終身,可以是陰影,也可以是希望。因此,有負面情緒的父母親就會培養出思想和行為負面的孩子,做父母的要有自知自己的情緒和思想觀念是否正面或負面的覺知力,孩子長大了就不大會做出傷害別人和傷害父母的事,也會有愛心。那些為了賺更多錢把嬰兒寄託給別人照顧是很不自然的做法,日後的損失會更大,跟孩子的關係會產生一層隔閡,有疏離感,而且可能會是一輩子的鴻溝。還有那些用鐵的紀律來行愛的教育(以負面沒有愛心或假愛心來強迫製造出自己要的正面只限於表面好看的效果,內在素質卻是極端被扭曲的)的父母也一樣要在年老時面對類似負面的業障)
另外,在一個牽涉到64個社群的長期研究項目裡,我們的一位研究員記錄了一個社群的全球組織(社群的集體意識)如何通過人際情緒連結出來的能量場傳達訊息給所有成員,用抽樣的數據來看每一對成員之間的關係就可以準確知道這個群體的整個社會結構(組成的元素和共同部件)(見註1)。和諧的社群結構跟注入正面情緒能量(愛心,興奮,樂觀)的網絡有關,(用這種能量)連結了所有成員(的心和思想)。這個有正面情緒的網絡似乎有一個靠能量在連結的磁場,用這個磁場來替這個社群的結構性訊息解碼(解讀和過濾),然後才分配(過關與可接受的訊息)給所有成員(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地外4D世界的人聽不到佛法或基督的福音)。很顯然的,你只需看幾對成員的關係就可以準確知道整個社群的社交性質和結構(比如很容易辨認的同性戀社群,電玩迷社群,攝影愛好者社群),我們相信唯一能夠這麼做的辦法就是,這個社群的訊息要通過一個能量場傳達給所有成員,這種部件與整體之間的訊息往來跟holographic>(激光立體的)全息影像組織的原理是一致的(見註2)。
(註1:這就是未來的4D世界會有的黑白分明,同類相聚的社群組織法之一。在情緒上,情感上,觀念上,興趣上,意識上或者其他方面稍微不協調不同意的都待不下去,很快就會被發現,被請出去或除名取消會員資格,也會自動要走,因為合不來,也沒人勉強任何人,不協調的就彼此都不自在。臉書之類的社群組織方式就是這種未來社會的雛形之一,所謂道不合不相為謀,也不勉強,互相尊重,不參與,不干涉,不批判)
(註2:全息影像組織是根據有規則的能量概念來運作,一個物件的整體組織訊息被解碼成為攝入模式的能量波,分佈到整個場,就可以在這個場內的任何一個地點提取一個物件的整體訊息,類似雲端資料庫的概念,當然比雲端還要先進得多)
綜合推論
在心臟數理研究所辨認出來的一些心臟磁場的組織特色也有可能出現在我們假定的社會磁場裡,每一個都有自己的能量場。能量波在能量流經這個系統時給事件和物件的特色解碼(解讀翻譯),這就創造了non-local>非本地(場外或異次元)的能量訊息秩序,場內的每一個點都包含了當時整個系統組織的影像(跟氣場照裡的幽靈葉子的原理一樣),這種能量場裡訊息的組織與處理過程最好是用quantum holography>量子全息原理來理解。
(註:Quantum>量子這個術語用在量子全息攝影>quantum holography裡,但不表示這種能量訊息的處理方式能夠用量子物理學>quantum physics的原理來理解(物理和影像是兩種不同的研究課題),因為量子全息攝影是一個很專門,沒有特定形式的全息攝影組織,以一種叫做logon或訊息量子的一個離散能量訊息單位為基礎來運作)
另一個共同點就是正面情緒的角色,比如愛心與讚賞(感恩,祝福,迴向等等),會在心磁場與社會磁場裡製造和諧的能量。當能量的活動被意願調整形成協調與和諧的秩序時,訊息的完整性與流動性就會優化到最平衡(全部兼顧到位)的地步,就可以創造出一個很穩定有效的系統功能,增強身心健康,社交的融洽以及個人與群體的意圖和行為(柔和的身,口,意)。
心臟與社會的和諧也可以互相支援彼此,群體裡的個人加強了心理生理的協調性之後,心理人際的協調也會改進,促進社交關係的和諧。同樣的,一個群體創造出來的和諧社會磁場也可以協助個別成員產生與維持心理生理的協調性,結果會是身體內在的生理,情緒和思維過程由擴展(不狹隘)和深化(穩定)的覺知力和意識來處理,讓能量場裡更深層和潛藏的(宇宙)秩序發揮出來包住整個人(籠罩在正面的磁場裡面)。這就是聯繫我們的自我覺知,社會警覺,創意,直覺,靈性洞見,自知之明等等(優良心理素質)的基礎,都通過心臟(在心輪附近,也直接聯繫著心輪)和社會磁場裡有意願(自動自發)創造出來的和諧來轉移到關鍵性的另一個層次(跨次元的4D或5D的意識水平),星際間(量子化)的意識(4D起跳)才會產生,把我們融入(宇宙和自然界)整體的和諧流動中。
欲知更多詳情,可拜訪心臟數理研究所>www.heartmath.org的研究報告和刊物。
作者:
Rollin McCraty博士,研究所副所長,心臟神經學專家
Raymond Trevor Bradley博士,腦科與訊息科學專家
Dana Tomasino學士,心臟數理研究所的研究員和科學文章撰稿人
本文完
如果認為本文值得讓更多人知道,獨享之後請分享,謝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